朱唯廉醫師團隊研發「iMET 頭戴定位裝置」助力精準手術

William Chu
William Chu
朱唯廉醫師團隊研發「iMET 頭戴定位裝置」助力精準手術

什麼是 iMET?

iMET(Intelligent Med Endo-Transilluminating Tracker) 是一種融合醫療感測技術、即時導引與人因工程設計的頭戴式裝置,主要用於手術過程中協助醫師精準定位骨內螺孔或其他深層結構。其設計理念源自骨科手術中常見的「遠端鎖定困難」問題,透過光學定位與即時感測,讓醫師不再依賴輻射導引或重複嘗試即可完成鎖定。


iMET 的技術核心與臨床優勢

✅ 高精準度定位

裝置內建多組感測器與導光技術,提供亞毫米級的手術引導精度,確保螺釘或器械能在理想角度與深度插入,顯著降低誤差率。

✅ 降低手術風險

iMET 的導航功能使得手術操作更為精準,大幅減少誤插、滲漏與神經損傷的風險,有效提升病人安全性。

✅ 加快手術流程

傳統遠端螺孔鎖定作業需仰賴 X 光反覆調整定位,而使用 iMET 可縮短定位時間高達 80%,大幅提升手術效率與手術室週轉率

✅ 術後康復更佳

由於手術侵入性降低,且定位更準確,病患的術後疼痛與不適度明顯下降,康復期也相對縮短,整體療程品質提升。


臨床應用與市場回饋

iMET 自研發以來,已在多家臺灣教學醫院完成臨床模擬與手術應用測試。初步試驗結果顯示,無論在精準度、使用便利性或減少輻射曝露方面,皆獲得醫師與臨床技師一致肯定。

多位骨科與脊椎手術專家認為,iMET 的導光式定位概念打破過往依賴螢光透視的技術框架,為複雜骨折修復或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提供全新視角,是一項真正有臨床價值的技術創新


國際認證與研發背景

值得一提的是,iMET 已先後獲得美國 FDA 510(k) 許可與台灣 TFDA 醫療器材核可,證明其技術安全性與效能均已達國際標準。其研發過程亦獲得國科會、台北市政府及經濟部多項專案補助,顯示台灣政府對智慧醫療器材產業的高度重視。


未來展望:跨領域應用與智慧醫療融合

未來,iMET 不僅可應用於骨科,亦具擴展潛力至神經外科、口腔顎面外科、耳鼻喉內視鏡手術等領域。團隊也積極推動將此裝置與手術導航系統、AI 計算模型整合,打造智慧手術新標準。

在手術越來越追求微創、快速與精準的趨勢下,iMET 所代表的正是一種未來手術輔助設備的新方向。


結語

醫療科技的進步,來自於醫師、工程師與科學家跨領域合作的結晶。iMET 不僅是臺灣創新醫材的代表作,更展現了在臨床需求驅動下的實用性突破。隨著其持續優化與國際推廣,我們有理由相信,iMET 將為全球外科醫療帶來深遠影響。

期待未來有更多來自臺灣的智慧醫療裝置,像 iMET 一樣,從手術台出發,走向世界。